新闻中心 分类>>

自行车:重出江湖

2024-04-28 22:18:5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自行车:重出江湖■20世纪80年代,中国被称为“自行车王国”,因为靠自行车,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。

  ■上世纪90年代末,自行车出行数据一路下滑,从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骄傲,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。

  4月22日清晨,天上飘起毛毛细雨,老王看了一眼窗外,还是起床洗漱,穿上了那件新买的骑行服,带上手套和头盔,推着心爱的自行车下了楼。

  “今天天气不好,可能大家都不会来了。”老王这样想着,可还是一路骑到了兰山脚下,让他欣喜的是,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些车友。

  他们都是和老王一样热爱骑车的人,约好每周六早上七时在兰山脚下集合,一路骑行上山然后下山。没有年龄的限制,小到中学生,大到七十多岁的老人,他们共同的爱好就是骑车。

  他们中间,有人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就在5万元;也有人骑着几百元的变速山地车;有人身上的装备很齐全,像老王这样,头盔、手套甚至骑行服一样不少;有人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辆并不值钱的自行车,可这并不影响他们骑车的热情。

  随着“时尚、运动、健康、绿色、环保”理念深入人心,自行车的设计、材料、工艺、款式也跟随市场需求,新材料、精加工、巧构思、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精品不断涌现,而曾经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里的“童年记忆”,重新回归这座美丽的城市。

  老王回忆,上世纪60年代,他只有十几岁,家里唯一一辆“永久牌”二八自行车,属于父亲“专车专用”,孩子们都没有机会骑,偶尔趁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骑出去,回来就会被痛打一顿。

  “那时候自行车是最紧俏的工业品,和缝纫机、手表一起成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,是有钱人才买得起的交通工具。”老王摸着自己的爱车笑着说,“那真是身份的象征,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,后来就慢慢普及了,飞鸽、永久是最受欢迎的牌子,自行车也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代步工具。”

  “可能就是因为经常偷骑父亲的自行车,我很享受那种在风中急速行驶和大汗淋漓的感觉,慢慢地爱上了自行车。后来父亲把他的宝贝送给了我,我骑着它上下班,认识了现在的老伴,那辆永久是我们爱情的见证,我载着她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”老王说,对自行车的喜爱就缘自那个爱情懵懂的年代。

  20世纪80年代,中国被称为“自行车王国”,因为靠自行车,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,自行车也被印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。老王记得,1975年,甘肃自行车队在北京举行的全运会上崭露头角,涌现了俞延秀、吴勤珍、魏红英、张惠、张忠录、李文凯、朱正军、王国璋等一大批优秀选手,多次代表国家队参赛并赢得荣誉。

  “这些人都是我的偶像,我多么希望能像他们那样飞驰在赛场上。山地自行车在组队不到10年的时间里,培养出了马艳萍、邵小军、张明、俞泉兰等名将。”老王说,1995年以来,马艳萍在国内外山地车重赛获得50多个冠军,几乎囊括了国内比赛的所有冠军。甘肃代表团参加历届全运会共夺取金牌16枚,其中自行车项目夺取9块金牌。

  “那时甘肃山地车队就有了陇原新军之称,甘肃自行车队的水平就代表着国家队的水平。”老王一脸自豪。

  上世纪90年代末,自行车出行数据一路下滑中欧体育官网,从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骄傲,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。自行车,成了国人最熟悉的“陌生人”,很多人近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摸过自行车。

  原因很明显:首先,随着生活质量再提高,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从买自行车变成了买汽车,汽车成了首选代步工具;其次,出行方式更加多样,电动车、公交车、出租车,且都比自行车快捷,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出行习惯渐渐被人们淡忘;再者,和机动车停车窘境一样,现在的兰州很难找到停放自行车的地方。

  “如同长龙的汽车慢吞吞地移动,行人左闪右避地穿过马路,而自行车则在机动车留下的缝隙和行人中间曲折穿行,让人们怎么放心骑车出行啊。”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周师傅说,他上班的地方离家不到两站路的距离,几年前为了方便选择自行车出行,如今的他步行上班。

  “虽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隔线,但自行车道几乎都被机动车占领,自行车只能在快速行驶的车流中骑。只有1.5米宽的自行车道根本派不上用场,弄得我不得不推着车走。”一位市民说。

  据统计,截至2011年底,兰州市机动车已达47万多辆,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302辆之多,私家车的数量在机动车增幅中占到了70%。当汽车成为大众可承受的家庭消费品,当自行车成为交通“弱势群体”之后,曾经风光无限的首选代步工具,自然而然地被湮灭在人们的脑海之中。

  兰州博陆单车行老板马骏是一位自行车“狂热分子”,他的店里列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,就连墙上也挂着,从样式、大小、颜色到价格都大不相同,最便宜的600元左右,最贵的超过5万元。

  2000年,马骏的车店开张,主要业务是组装自行车。那时很少有价格高的自行车,超过300元的根本无人问津。

  随着生意扩大,加上对自行车的喜爱,店里慢慢增加了一些高档车,可还是很少有人买,“大家对昂贵的自行车不能接受,不能想象这么昂贵的自行车用来干什么,骑的话就觉得是浪费,更不可能用来收藏了。”马骏说,“但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的追求,自行车已经由简单的代步工具逐渐转变为时尚的运动工具了。许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一辆好车,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。”

  马骏顺手提起一辆大红色山地车,“现在的自行车广泛采用了新型材料,比如钛合金、碳纤维、高级铝合金等等,像这辆车采用的就是高级铝合金材质,只有8公斤左右,比起原来钢架结构二八、二六式的自行车在重量上减轻了几倍,当然价格也高出了许多,售价在五万元左右。”

  甘肃顺风自行车极限运动俱乐部老板宋子海,是省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,在甘肃自行车界颇有名望,“兰州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不少中年人都放弃了开车改骑车了。到目前为止,兰州市自行车爱好者群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友,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人。”

  “现在来买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,这种情形已经好几年没有在兰州市出现过了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。车行的顾客中,不同年龄、各个阶层的人都有,价格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的自行车是最受欢迎的,购买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工薪阶层,5000元以上的买家大多是自行车爱好者。”宋子海说。

  随着天气转暖,自行车销售进入旺季。“多的时候,一天可以卖出十多辆自行车,而且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端车。”宋子海说,自行车的用途发生了很大变化,由实用的代步工具逐渐向个性、时尚和运动型转变,“目前兰州市场内销售的高端车基本在五万元左右,高于这个价格的,在兰州很难卖出去。”

  张大爷是博陆单车行的车友,年近70还对自行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,就在一个月前,他刚刚将自己原来5000多元的山地车换成了1万多元的。问其原因,张大爷坦承一方面是经济条件允许,但更多的是对自行车的痴迷。

  “别看我都快70岁了,但心理年龄很年轻,除了经常骑车在户外游玩之外,还定期参加车队的骑行活动,骑车的技术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!”张大爷看起来精神焕发,脸上一点也没有70岁的痕迹,他说,这要归功于自行车,自从爱上自行车之后,他的身体越来越好,一年到头很少头疼脑热。

  在张大爷看来,这就是花钱买健康,“现在,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但身体却渐渐处于亚健康状态,自行车可以有效改善新陈代谢,还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,融入到大自然中。”

  陈建国是单车行里家底殷实的一位车友,拥有三辆私家车的他,同时也有总价值接近40万的8辆自行车,他购买自行车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,而且是让全家“齐动员”。现在,他和爱人常用的出行工具已经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了,头盔、手套、专业服装,看起来就像个专业自行车手。

  “我们每天都骑自行车出去,沿着滨河路骑个来回,现在的身体好多了,我的高血压都好了不少呢。”陈建国介绍,刚开始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热衷,只是身边的朋友都买了,自己也就买了一辆,买了后就一直当成摆设,每个月都骑不上一次。

  市区堵车的情况日趋严重,陈建国选择了骑车出行,渐渐就爱上了自行车。“现在家里的自行车也不止一辆了,全家人都成了自行车爱好者,有时候还跟着车队参加活动呢,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,越来越有活力了。”陈建国说,自行车如今成为了身份的象征,一部好的自行车甚至超过了一辆跑车的价格。

  自行车回归的过程中,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突出,对于走街串巷吆喝着收废品的师傅,那也是属于他们的一种生活。

  收废品的陈师傅对自行车的认识仅仅是出行工具,“我在二手市场花150元买了这辆自行车,它现在就是我生活的工具,有了它,我才能走街串巷收废品,没有一分钱的多余支出。”

  大西北网讯 甘肃省卫健委3月15日通报称,3月14日20时至3月15日20时,伊朗包机来甘311人...

  新区将开展地企联合招商 力争新引进省外项目50个签约金额300亿元 大西北网讯 3月15日...

c

搜索